创新生存方式
政府提出了从钢铁煤炭入手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并且明确了1.5亿吨去产能目标,对于河南钢铁企业来说,压力不小。
"小的钢企生存的办法就是,形势好时就开足马力生产,形势不好,干脆停产、减产了事。这算不算去产能?其实,去产能的背后还应当有装备技术落后问题、能耗指标问题、环境治理问题、地方政府保护问题,等等。去产能并不容易。"上述业内人士表示。
但是,一个严峻的产业现实是,中国现有钢铁产能12亿吨,化解过剩产能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。当前,低端产能和重复产能过剩,加剧市场恶性竞争,我国钢铁产业供过于求的局面仍将维持相当长的时间,化解过剩产能推进工作难度大。
更大的难度还在于地方国企的补贴式生存。据了解,政府补贴成为支撑亏损企业运营的救命稻草。仅在去年12月份就有凌钢股份、包钢股份和重庆钢铁发布公告宣布获得政府补贴,金额分别高达7.92亿元、5.8亿元和1.5亿元,其中包钢股份在2015年内累计8次补助总额高达17.09亿元。
当然,个别企业的去产能也在推进中。2月22日,韶钢松山(000717)公告称,宝钢集团正筹划涉及该公司的重大重组事项,初步意向为出售全部钢铁业务资产,并收购宝钢集团下属的非钢铁业务资产。
"对于河南钢铁企业来说,去产能,应当理解为提升装备技术水准,提升生存能力,当然也要淘汰落后装备技术。"上述业内人士分析。
在这位人士看来,河南钢铁业在探讨如何适应产能过剩条件下的生存,有过不少的探索。比如,前两年,安钢与民营钢企新普钢铁、凤宝钢铁与南方钢铁的捆绑模式,安钢与央企的重组模式,等等,都尝试过了,但是,并没有找到适合市场生存的办法。
"现在看,央企也生存难,没有人来搞兼并重组了,安钢与其他几家民营钢企的捆绑也解体了。"
就目前看,在去产能的行业大背景之下,每家企业还在依靠单打独斗式生存,活下来的机会是有,但是很小了。"现在每家企业都在强调保生存,这正如寒风中的寒号鸟一样,仍然不思进取,得过且过。事实是,在宏观经济新常态之下,产业升级、结构升级的过程会是缓慢的,企业首先必须寻找生存的战略思维,必须走企业联盟的办法,不然,会有更多的钢企淘汰出局。"
"依靠企业联盟,走联合发展之路,是河南钢企未来成长的方式,当然,必须把劣势企业淘汰出局,由优势企业来组建优势互补的生存方式。不然,等待不会是涅盘重生。"上述业内人士直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