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资讯 > 河南 > 正文

鹤壁市精准扶贫加快山区发展 山旮旯里绣出富裕花
2016-02-18 13:13:36   来源:河南日报   评论:0 点击:

  獭兔养殖在淇滨区大河涧乡洪峪村已经形成规模  淇滨区上峪乡柴家坡村的李兵勇种植的蘑菇喜获丰收  □本报记者艾德利文 图  贫困

鹤壁市精准扶贫加快山区发展 山旮旯里绣出富裕花

  獭兔养殖在淇滨区大河涧乡洪峪村已经形成规模

鹤壁市精准扶贫加快山区发展 山旮旯里绣出富裕花

  淇滨区上峪乡柴家坡村的李兵勇种植的蘑菇喜获丰收

  □本报记者艾德利文/图

  贫困山区如何做到精准扶贫?这在不少地方,既是扶贫工作的重点又是难点。鹤壁市扶贫办与基层党委、政府一道,拿出绣花的功夫,因地制宜,多想办法,在山穷水恶的山旮旯里绣出一朵朵“富裕花”,为打赢全市扶贫攻坚战奠定了基础。

  A

  水利扶贫:抓住山区扶贫的“牛鼻子”

  鹤壁市淇滨区上峪乡上峪村山多地少,缺水一直是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瓶颈。

  鹤壁市扶贫办与上峪乡党委、乡政府经过考察论证,将扶贫重点放到改善当地水利等基础设施上,采取上面拨一些、乡里补一些、村民筹一些的方式,多方筹集资金,修建了新的蓄水池和供排管渠等配套设施,彻底解决了当地农业发展因缺水而滞后的状况。

  “修新池子的时候,村‘两委’成员轮流盯在工地上,钢筋和水泥等都是高质量的,用个几十年没任何问题。”上峪村党支部书记秦现军告诉记者,旧的蓄水池容量小,落差也小,加上管网老化,别说浇地,住得稍微高些的也吃不上水,“新池子一次蓄水400吨,不仅村民的生活用水得到彻底解决,配套的管网建成以后,全村和周边几千亩地都能浇上水!”

  秦现军说,上峪村山多地少、土地贫瘠,因为缺水,地块儿又小,种粮食解决不了温饱,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,土地抛荒现象比较严重,“如今水的问题解决了,有不少村民开始返乡种核桃,还成立了果木种植合作社,以前浇不到水的抛荒地,也在村里的协调下开始流转,目前已经流转六七十亩,规模效应开始呈现,最多两年以后就能见到效益。”

  如今的上峪村,不仅道路实现了硬化,统一建设了垃圾池,还修建了村民文化广场,村容村貌得到彻底改善。“下一步,我们准备把村里的污水处理站建起来。有了市扶贫办和乡里的大力支持,我们离脱掉贫困村的帽子不远了。”秦现军说。

  B

  旅游扶贫:拉长产业扶贫的“金链子”

  与上峪村山穷水恶、土瘠人贫不同,几公里外的桑园村山清水秀、风光旖旎。

  这个原本只有几百人的小村庄,背依南岭、足偎淇河,风景秀丽,历史悠久,旅游资源十分丰富。之前,因为道路不通、消息闭塞、缺乏资金等多种原因,桑园村的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,满山的柿子和核桃卖不上价钱,村民守着“金山”要饭吃,维持生计要靠年轻人出外打工赚钱,贫困村的帽子也一直摘不下去。

  去年,借助引进旅游开发项目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大好机遇,鹤壁市扶贫办和上峪乡政府因地制宜,按照“自然景观+果桑种植+特色农庄”的旅游发展模式,将附近沿河乡村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,推动当地种植果桑以发展采摘农业及特色旅游产品,引导村民在旅游旺季开设“农家乐”或农家旅馆增产增收,迅速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旧面貌。

  村民王改梅一家就是受益者之一。利用临近村口的地理优势,王改梅将自家院子彻底翻修并一分为二:一半用于自住,一半租给别人开“农家乐”。王改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租金一年收入1万多元,加上平时给过路的货车加水,再卖些自家种的山核桃或柿饼子,一年能增加两三万元的收入,家里的日子立马变了样,“这在过去根本想都不敢想。”

  如今的桑园村,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:每逢旅游旺季,安阳、鹤壁、濮阳等地的游客纷至沓来,村头新修的广场上停满了各地牌照的车辆。去年,当地举办了首届果桑采摘节,带着家人摘桑葚、拍风景的游客满山都是,村里的农家餐厅或农家旅馆个个红火爆满。村民的生活日渐富裕起来,翻修房子的多了,小轿车也多了起来……

相关热词搜索:鹤壁市 山旮旯 山区

上一篇:安阳“地书”健身激增 爱好者齐聚广场切磋书艺
下一篇:新闻记录历史 “2015年度济源市十大新闻”正式揭晓

分享到: 收藏

右侧版权信息

凡本网注明"来源:中国登封网 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国登封网,转载请注明"来源中国登封网“。

凡本网注明 "来源:XXX(非中国登封网)" 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